- 发布日期:2025-02-05 07:04 点击次数:112
美欧严防死守,C919借越南破局!
近日,中国商飞C919客机取得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——越南同意C919准飞。
这一创举,打破了美欧长期以来对中国大飞机设置的重重阻碍,为C919的国际化征程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。
越南之所以同意C919准飞,背后有着多方面的深思熟虑。
越南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,航空出行需求水涨船高。过去几年越南航空客运量以每年约10%的速度增长,现有的机队规模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。
C919的出现,对越南来说如同一场及时雨。它不仅性能卓越,而且在运营成本上有着明显优势。C919采用先进的发动机和气动设计,相比同类型飞机可降低10% - 15%的燃油消耗,这对于航空公司而言,无疑是降低运营成本、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因素。
此外,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的飞速发展也让越南对C919充满信心。C919自投入商业运营以来,在国内表现出色。
截至2024年底,C919已累计执飞超过5000个商业航班,运送旅客数量超过60万人次,安全运行率达到99.9%以上,以实打实的数据证明了其可靠性和安全性。
与此同时,中国的“一带一路”倡议为中国与越南的合作搭建了广阔且富有成效的平台,双方在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,实现了互利共赢,此次C919准飞也不例外。
然而,美欧却对C919百般限制,原因不言而喻。
波音和空客长期在全球航空市场占据主导地位,形成了二分天下的格局。以2023年全球民航客机订单市场为例,波音和空客合计占据了超过90%的市场份额。
C919的崛起,如半路杀出的程咬金,对他们的市场份额构成了直接威胁。一旦C919在全球市场广泛推广,必然会分走原本属于波音和空客的蛋糕。
美欧试图通过限制C919的适航认证等手段,遏制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,进而阻碍中国整体实力的提升。
美欧的适航认证机构一直对C919设置重重技术壁垒,以各种理由拖延或拒绝颁发适航证。在航空电子系统和飞行控制系统的认证上,提出远超国际通行标准的严苛要求。
这使得C919在美欧市场的直接进入面临巨大阻碍,一些与美欧关系密切的国家和地区,在引进C919时也会顾虑重重。同时,与美欧航空企业、科研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也受到波及,许多原本有望开展的联合研发项目被迫搁置。
近年来,美欧对我国大飞机的限制措施层出不穷,除了适航证方面的刁难,在技术封锁与出口管制上也不遗余力。他们严格限制对中国大飞机相关的关键技术、零部件和设备的出口。其中包括高精度航空发动机零部件、先进的航空复合材料等,这些都是大飞机制造的核心要素,美欧的限制措施严重阻碍了中国获取先进技术,延缓了大飞机的研发进程。
此外,美欧还在国际舆论上对中国大飞机进行抹黑,毫无根据地质疑其安全性和可靠性,试图误导国际市场对C919的认知。
然而,恶有恶报,美欧的波音和空客近年来业绩却不断下滑。2024年波音总订单量仅为569架,相比2023年的1314架,近乎腰斩。
这背后,安全事故频发是重要原因,让全球航空公司和旅客对波音飞机的安全性产生了极大担忧。此外,2024年9月波音员工的罢工事件持续长达52天,导致生产计划严重滞后,交付量大幅下降。
空客同样面临困境。全球航空供应链危机是主要原因之一,材料短缺、生产延误以及运输挑战等问题,严重限制了空客的生产能力。
与美欧航空巨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中国C919近年来表现亮眼,在国内运营方面成绩斐然。截至目前,已开通航线超过10条,通航城市达10余座,覆盖国内主要经济区域。订单数量已超过1061架,来自国内外多家航空公司纷纷表达了合作意向,展现出良好的市场前景。
越南同意C919准飞,意义非凡,有助于C919打破美欧限制,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大门。
相信在越南的示范作用下,未来C919将进入更多国家运营。
今年初,中国商飞定下目标,最快今年获欧洲认证,到2026年在东南亚执飞。如今看来,距离目标实现已不再遥远。
2024年全年波音飞机事故不断,如飞机舱门掉落、安全问题“吹哨人”突然死亡以及韩国波音737-800重大事故等,使得波音形象严重受损,全球航空公司和旅客对波音飞机的安全性产生极大担忧,其股价全年累计下跌31%,成为2024年道指成分股中最大的输家。这为其他飞机制造商,包括中国商飞C919,在国际市场上争取更多份额提供了契机。
未来,中国C919将紧握越南给予的机遇,定能乘势而上、一飞冲天。随着C919在国际市场的逐步拓展,波音、空客二分天下的局面有望迎来新的变革。